\ 【 為什麼 #Vine 當初會...
\ 【 為什麼 #Vine 當初會這麼受歡迎?】\ \ 為什麼我說很懷念 Vine?當初剛開始時 Vine 走的是一個極簡風格,六秒鐘要完成一支影片,說真的節奏感要夠、內容要快、而且迅速達到目的為主。\ \ 隨手即錄且介面順暢,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娛樂的滿足感,也沒有觀看時長的壓力(因為觀眾幾乎會把
影片看完,才六秒嘛)對創作者來說是一個極好的創作平台。\ \ 五秒稍嫌太短、六秒正好可以做一個結束的 punch,然後 loop 影片,當時 Logan Paul、King Bach、Thomas Sanders 等人(部分已轉型為 YouTuber 或演員)在 Vine 上開啟很多新潮的影片風格,包含惡整、Story time 等等⋯現在仍有非常多人把當時 Vine 的經典影片集結成長片放在 YouTube(當時還有很多日本學生的創作影片也非常強!)。\ \ Vine 是屬於「社區型紓壓」類型的創作平台,就像一開始的 Youtube,國外創作者大部分都在家中或是社區內拍攝完成創作,也因此對其他國家的人來說,能一探這些地區風土民情、日常生活,是非常有趣的。\ \ 當初 Vine 收掉我的心情大概比被倒會還惡劣(是沒有被倒過啦 XD)因為我知道再也不能以最短時間得到最大的娛樂,如今現在的抖音、限時動態都很難還原這樣的趣味性。\ \ 說到極簡這點其實就呼應了最短秒數這項因素,沒有抖音的卡點效果、也沒有濾鏡套用,一開始 Vine 也不能上傳手機內存的影片,只能直接拍,因此創作者能呈現的娛樂性質更純粹,這對很多觀眾來說更重要(當然當初還是有人開掛)。\ \ 我看好 #byte,無法斷言它會不會有抖音(TikTok)的下載量和普及率,但它的確能圈一票死忠用戶和創作者,在裡面得到純粹簡單的快速滿足,不過還是有些小小地方可以更好,比如創作者個人頁面的影片排序等等。有部分的 #byter 有認證 icon,是在封測時期就支援拍片的創作者,名單:https://byte.co/credits\ \ 最後,我的 byte @ec.wife 都是小廢片,喜歡可以隨手觀賞!\